用跃动的比特,记录时代、传承文明!华为与传媒行业共赴数智未来
千年前,传媒是说书人口里的金戈铁马、游园惊梦,而文化是苏轼的文、范宽的画;千年之后,传媒则进化为以分钟为单位滚动更新的海量资讯,以及大小屏幕上超高清视听内容,而文化也从物理空间中的名胜古迹、古董文玩变成了数字空间里可以360度细品的精确模型。
时代变迁,传媒与文化都已发展成了庞大的产业并经历了各自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但其传递信息与思想、传承文化和文明的价值却没有变,并且因为传播效率的提高和受众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强大。
以数智之力,赋能新传媒、塑造新文化
更具活力的传媒和文化产业是文明崛起的标志;能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无疑是幸运的,而对隐于幕后,用数智之力助动传媒行业快速转型的华为来说,这不止是幸运,更是荣耀。
· 在电视台领域:深度参与电视台“采、编、播、存、传” 各环节中的制播和安全可信技术体系建设;联合业内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全球*的IP制播调度系统、4K超高清分布式存储、融合媒体云底座等系统,推动电视台数字化发展,引领超高清内容供给侧产业升级。目前已服务于总台和全国90%+省级卫视。
· 在广电领域:服务广电数十年始终如一,协助广电建设“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广电综合运营商和数字经济服务提供商转型;协助广电总局制定IP化、云、5G等在广电网络的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提供全业务解决方案。
· 在宣传领域:为各级宣传部门提供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云平台方案;以5G、云计算、AI等技术助力影视产业标准化、工业化发展和文创视听产业发展;积极投入国家文化大数据工程建设当中;让主流媒体宣传工作与新ICT技术深度融合,丰富精神家园,助力增强文化自信。
· 在报业出版领域:通过总编辑调度中心、采编发联动平台,携手报业合作伙伴构建融合生产平台,以成熟的IaaS层(基础设施服务)及融合媒体解决方案服务,整合生态圈资源,协助报业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发布”的创新媒体生产模式。
通过将数智化赋能传媒行业,华为不仅能为行业客户带来生产力和效率层面的提升,更能助力行业融入数智化时代,使其产品能够嵌入更磅礴的数字经济大潮之中,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共同成为时代的鲜活注脚。
多维挑战并行,华为用丰富解决方案为传媒产业划清航道
近年来,传媒产业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变革。其中既包括智慧广电多样性业务发展的挑战,也包括视听内容制作领域对4K/8K超高清所提出新要求,还伴随着传统媒体向融媒转型时所面临的众多变革。而在更长期的行业发展规划中,如何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中的落地应用也是必须思考的趋势性问题。
作为行业发展的长期同行者,华为不断深耕,凭借自身在根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广泛的合作伙伴体系为客户提供了丰富且完善的解决方案,助力传媒客户度过关键的业务转型期。
01、以网领衔,拓展视听
4K/8K超高清是视听内容的进化方向。但由于超高清素材体量巨大,传统网络不仅难以承载,更会在升级过程中遇到私有标准林立、匹配难度大、堵点众多的问题。因此,华为选择以IP网络为核心,打造面向4K/8K超高清内容的整套基础架构和场景化业务体系。
以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制播系统升级改造为例,通过演播室/转播主控中心从SDI到IP Fabric的转化,实现4K/8K超高清调度。 支持电视台4K IP制播网全场景应用;保障制播网的高品质和安全可靠;生态开放,与多厂商广电控制器集成,并可与各类终端快速互通。方案的上线将帮助客户突破超高清制播技术瓶颈,助力4K/8K超高清产业发展;IP化后,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实现信息交互;同时可充分利用AI、云化、虚拟化等新兴技术共享资源、增强协作,提升采编制播效率;此外,使用标准IP设备减少3/4电缆,降低成本;且方便移动制播场景下的灵活部署和运维,便于定位线路故障。
02、赋能广电,护航转型
针对广电类客户在网络搭建、管理和业务拓展等方面的痛点,华为给出了F5G-A解决方案。华为F5G-A方案基于全光技术栈,是第五代固定网络的进阶版;相对于传统铜缆网络,新方案有着寿命长、易部署、承载能力强等众多优势。在此基础上,华为F5G-A方案还融合了fgOTN、Wi-Fi 7、50G PON等众多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网络管理、运维运营和接入需求,可在更广的范围和场景中实现“万兆联家、万兆联企、万兆联机、万兆联算、智能感知”效果。
24年华为与深圳天威联合打造的全球样板点正式发布。在与深圳天威视讯的合作中,华为充分利用光网络技术优势,克服了ODN网络建设、机房及光缆资源补充、业务支撑平台搭建等多方面挑战,助力客户完成“铜转光”技术改造,并实现了10G-PON技术升级和FTTR光纤入户。由此,深圳天威视讯也顺利使用高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的新一代网络构建了智慧家庭、智算中心、智慧城市等三大服务体系的构建。而伴随未来业务需求的拓展,华为方案还具备平滑升级至50G-PON的能力。
03、融媒转型,腾云起势
融媒体中心是媒体融合趋势下,电视台、电台、报业等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伴随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丰富更新,媒体机构通过融媒转型实现“一次制作,多渠道发布”的效果,继而扩展内容受众、降低传播成本。而搭建数字化的内容制作和分发体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充要条件。华为推出的以数智化云底座为核心的融媒体解决方案,是一套融合了计算、存储、网络等IaaS资源和众多PaaS能力的平台级方案,可以接驳来自伙伴、面向专业场景的海量应用。方案可以在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简化管理运营工作量的同时,为客户带来新闻视音频素材“随采随编”的业务新体验,并实现内容的智能生产、审核、多渠道发布的目标。
在为四川省攀枝花市构建新一代融媒体中心的过程中,华为在中心的新闻制作区、直播与演播室、新闻发布与会议区等场景中引入了全新的Wi-Fi 7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解决中心内部海量用户同时用网和大量高清音视频文件稳定传输的艰巨挑战,用超高的网络性能及品质保障了中心的内容生产效率和播出质量。此外,还使用多类数智化底座助力攀枝花市多家原有媒体实现业务融合、平台融合、机构融合,助力中心成为集新闻采编、节目制作、直播发布等众多业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体平台。
04、拥抱大模型,开辟新天地
具备多模态能力的AI大模型与传媒行业有着天然的高契合度,音视频和文本内容的强大生成能力可以大幅提升传媒客户的内容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因此,将这些生成式AI能力落进传媒的业务场景中也是华为与行业伙伴共同努力的新方向。
基于具备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等的多模态能力的盘古大模型,华为使用行业数据训练出了L1级的媒体大模型,强化了其多模态能力与媒体实际业务场景的适配程度。而在MetaStudio数字内容生产线的加持下,在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内容审核校对等“常规”AI功能之外,还为传媒客户提供数字人、AI MPC(Media Processing Center)等众多高级AI功能。
在2024年举办的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AIGC短片评比单元中,华为与传媒大学合作的AIGC作品《致亲爱的自己》也用天马行空的画面构成和极致的张力征服了评委,顺利获奖,成为艺术与技术融合的新典范。
除提供基于公有云的AI原生服务之外,华为还支持客户搭建私有的AI大模型基础设施。通过AI算力底座、算力调度平台、语料治理平台等组件,传媒客户可构建从算法到内容的完整AIGC闭环,实现AI技术与自身业务及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
05、助文化产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2024年,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首次将国家文化专网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列入鼓励类目录, 要完成向新市场、新场景的渗透,文化产业就必须要夯实大数据系统建设,并利用文化专网、区块链、机密计算、数据空间等一系列技术来促进数据流通;让文化产业中积累的数据能够像资本一样,在流动中产生价值,在流通中获得生命力。而这也正是《“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的发展新路径。
在2024年12月举行的文化数字化产业生态大会上,华为针对从“数据基础设施”到“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产业发展逻辑推出了一体化的123+N平台解决方案。
123+N平台体系不仅包含了ICT架构,也融合了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和运营运维等多重体系。其中:1代表统一的数据底座,包含了计算、存储、网络、云平台以及数据元件解决方案所涉及的数据加工和制作能力;2代表可信计算流通和数据空间等两类数据的流通;3代表数据运营管理平台、授权管理平台、合规监督管理平台等三大平台,可为文化数据资产的流通、运营、授权、存证、备案等业务提供各项能力支撑。借助123+N系统化方案,华为及伙伴便能让“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这一复杂过程转变为“一步到位、灵活扩展”的简便业务体验,并帮助文化产业客户实现数据流转交易过程可信可管可追溯、流程合法合规、业务生态能扩展、底层人才有支撑等一系列业务效果。
记录时代、创造共鸣,华为与传媒行业携手共进
新时代下,传媒行业正在守正和传承的基础上力拓新局,用产品、新渠道、新体验来增强自身活力,继而进入下一个周期、下一个时代,实现发展的循环;而这些传承进化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则是这个时代中的每一个人。
传媒传递信息与思想、传承历史和文明;而不断演进的数智技术则是传媒行业实现价值的全新工具。能够与传媒行业一道共担使命,华为倍感荣幸,也深知肩负其重。所以,华为也将继续与行业相伴而行、携手共进,用数智之力记录时代强音,与未来共鸣。
“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 选择华为,让您的企业轻松数智化。
类型:广告


-
微博认证登录
-
QQ账号登录
-
微信账号登录

企业俱乐部
艾漫(上海)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文化艺术业
艾漫(上海)动漫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正版动漫的综合服务型公司,成立于2013年末,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公司主营业务为IP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整体策划和运营。包括文创、动漫衍生品的开发设计销售、版权的代理孵化以及展会销售和商场活动三大业务。 公司承诺所售产品均为原装正版产品,绝非盗版或者仿制品。
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批发业
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岳西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专业从事铝合金高压铸造和精密加工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7891.71万元,资产总额3.05亿元。 公司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69项国家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于2008年7月通过ISO/TS16949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备产品自主研发、模具设计与开发、工艺设计与开发等协同开发能力, 2009年被认定为安徽省第19批省技术中心;2013年被认定为“安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安徽省诚信企业”;2014年度被评为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17年度被评为“县工业企业纳税十强”、“金融守信企业”;2018年度被评为“ 工业企业纳税突出贡献奖”;2019年度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守信企业”、“全县工业企业纳税十强”、“岳西县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年度被评为“纳税大户”、 “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021年度“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拥有高智能化力劲/宇部/布勒精密压铸机280-1600吨 17台,SW/ CHIRON/ Heckert/ Campio/Enshu等先进三轴\四轴立式\卧式加工中心机组132台,数控、高压水清洗机等一流制造装备60台套,公司采用高效率智能化柔性生产线,拥有大型龙门数控镗铣床、精密卧式镗床、立式\卧式数控车床等重型设备20余台套,各种机械设备总计200余台套。实验中心拥有直读光谱仪、三坐标测量机、抗拉强度实验机、X光机、金相显微仪、轮廓度仪、圆柱度仪、清洁度仪、粗糙度仪、内窥镜、盐雾试验机、探伤仪等行业先进检测及试验设备100多台套,可自主完成相关主导产品全尺寸的检测及质量控制工程。设备采用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互联,利用工业以太网将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柔性生产线相连,通过机房服务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sMES、E10、PLM、PTM、HR将产品的加工原材料检验、加工、过程控制、包装、物流等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数据建立通道,实现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分析、监控、诊断为一体的信息化和可视化系统。 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阀体系列、罩壳系列、支架系列以及专用设备等多种产品。为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东测(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尼得科盖普美汽车部件(浙江)有限公司、海利达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贺尔碧格传动技术(常州)有限公司、派克汉尼汾公司动力传动产品(无锡)有限公司、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朗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电装电子有限公司、合肥新沪屏蔽泵合同有限公司、安徽康明斯动力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比亚迪、江淮、奇瑞、华菱等汽车公司定点配套。长期以来,由于技术先进、质量过硬、服务及时而赢得客户广泛赞誉。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8%以上用于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十三五”期间实施“人才战略”,重点引进各类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先后在上海嘉定区设立公司研发和产品项目部,在马鞍山与安徽工业大学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致力于打造汽车及智能机械高端零部件一流制造企业,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而奋力前行。
北京白象新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零售业
为适应医疗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白象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白象的创新将从医院感染控制(CSSD)、洁净手术部工程、医用气体工程 向自动化药房、医院物流传输、数字化手术室等生命支持系统延伸,协同发展 “工程- 设备- 耗材” 综合业务,积极提供全面系统的医疗基础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稳定可靠的医疗设备以及丰富的医用耗材,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医疗应用和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促进人类健康生活!
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制品业
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资产总额50亿元,员工2500余人,集团下设12个全资子公司和3个合资公司。主要有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精细化工、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集团先后获得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山东省科技创新典范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产学研突出贡献企业、日照市市长质量奖、日照市经济发展贡献奖等称号。 集团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10余个国家及省级研发平台;联合10余家高等院所,在关键制造技术、工艺等领域进行诸多研究和技术创新,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各级奖项20多项;拥有各类授权专利150余项;主导、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项。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60余人,并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蕴博等高端人才近百人。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集团重点发展的产业,企业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认证。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汽车转向、制动、行驶、传动、发动机等系统关键零部件产品,其中中重卡转向机活塞、扇形轴产销占据全球市场的32.32%,被评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工艺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主要客户有博世、采埃孚、赛夫华兰德、克诺尔、美驰、瀚德、利纳马、康明斯等,产品为奔驰、宝马、沃尔沃、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戴姆勒等世界知名品牌汽车配套。
Copyright (C) 1997-2020 Chinaby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目前已有0条评论